樂學網線上學習

標題:技職體系出路廣 金手獎升學就業一把罩

今年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技藝競賽,許多高職學生摘下金手獎的頭銜,除了獲得保送國立科大的機會之外,也有許多企業廠商直接到場提供就業機會。現今高職生畢業後約八成會繼續升學,因此在專業技能與升學文憑如何能取得平衡點,避免高職生淪為廉價人力,是政府在技職體系應該迫切調整的方向
 
★107統測總複習,早鳥優惠點我★



新聞來源—自由時報

高職生投入職場的比例並不高,主因是社會仍有嚴重的升學主義觀念,高職畢業生能力無法馬上對準就業需要,學用落差問題大,家長也捨不得孩子太早就業。學者建議,政府應全面盤點高職類科,對準產業所需進行大規模調整,協助高職和產企業的真實合作,讓學生學到技能,但也要避免學生淪為廉價人力。
 
缺工嚴重的傳統機械業,對板金、鑄造、汽車修護等人才需求孔急,取得全國工業類技藝競賽金手獎的選手技術成熟,更是業界最愛,不過,獲得保送國立科大的金手獎得主,多數選擇繼續升學。
 
台北市大安高工校長陳貴生不諱言,高職生投入職場的比例並不高,尤其工科學校相對少,學生大部分仍選擇升學,但產業人力需求確實急迫,針對高職生舉辦的全國技藝競賽會場,就有企業廠商直接提供就業機會。
 
學者建議盤點需求 技職務實致用
台北南港高工校長劉美慧則表示,希望能學習德國體制,實力重於學歷,讓人才從國中一路培養到高職、大學,大學端可採計為年資,但家長觀念要先破除,目前大多仍期待孩子能繼續升學。
 
曾任屏東縣教育處長、台中市教育局長的中山大學教授顏慶祥建議,政府積極建立媒合平台與協調功能,全面盤點高職類科對準產企業需求,才能使高職教育走回務實致用之路。
 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吳褔濱表示,廣設大學之後,高職教育變成升學導向,導致職業技能不夠深入,家長也認為只有高職文憑不夠,扭曲技職教育發展方向,推動高職和產業合辦專班是正確方向,但不要再走回頭路去推五專復辟。
 
台北市松山家商老師張文昌表示,八成高職生畢業後會升學,因此教學較著重於學生的升學基本能力,導致只有標榜以實作為主的高職或專班,學生畢業即就業的比例才較高。他提醒,即使就業率很高的建教合作案,實習工作仍應有輪調,才能使學生多元學習,而非淪為廉價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