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學網線上學習

標題:會考寫作攻略/立意取材突破小我,思考超越自身之外

會考寫作測驗的評分向度中,立意取材、結構組織、遣詞造句、錯別字、格式與標點符號此四者的佔分比重並非全然均等,其中立意取材的構思會決定文章的內涵精神、發展走向,是一篇作品中最主要的血肉,因此配分比例也較重。
 
所謂立意,就是文章的主旨、作者的寫作目的,意即作品欲傳達的訊息。掌握理想的立意就能使文章在起跑點上拿到漂亮的分數,而超越個人小我的思考態度,是開拓文意的有力切角。
 
為何要將所思跳脫自身,關照到他人他物?閱讀一篇作品,如同與人相處需要進一步的認識、了解,若與我們從頭到尾只活在自己的世界,說著自己的瑣碎生活與小事,聽來是否乏善可陳?同樣的,我們的作品若只關心著個人的私心感受,無顧他人之感、他事之影響,那也就畫地自限,難以展現力道了。

 
★107學年國中會考組合:https://347.com.tw/event/junior-CAP/
★107學年會考衝刺-模考班:https://347.com.tw/exam-info/44/247/
★國中相關課程:https://347.com.tw/home/junior/

 
 

會考寫作攻略/立意取材突破小我,思考超越自身之外

2018-04-23 08:37聯合報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呂倩如/撰寫

會考寫作測驗的評分向度中,立意取材、結構組織、遣詞造句、錯別字、格式與標點符號此四者的佔分比重並非全然均等,其中立意取材的構思會決定文章的內涵精神、發展走向,是一篇作品中最主要的血肉,因此配分比例也較重。掌握理想的立意就能使文章在起跑點上拿到漂亮的分數,而超越個人小我的思考態度,是開拓文意的有力切角。

所謂立意,就是文章的主旨、作者的寫作目的,意即作品欲傳達的訊息。為何要將所思跳脫自身,關照到他人他物?閱讀一篇作品,如同與人相處需要進一步的認識、了解,若與我們從頭到尾只活在自己的世界,說著自己的瑣碎生活與小事,聽來是否乏善可陳?同樣的,我們的作品若只關心著個人的私心感受,無顧他人之感、他事之影響,那也就畫地自限,難以展現力道了。

或許有人見到寫作測驗常於引導說明提醒「寫下你的經驗、感受」,誤以為只能寫自身發生的實事實例。能有親身經驗固然很好,但不代表觀察到的他人事件不能入文,也不代表舉用己例就不能在思考上推己及人。倘若在文章中,融合了對他例的覺察思考、加入時事的適切關懷或者是對生命的省思,都能突破小我的隘道,走出一番氣度。如何使所思更開闊且深刻?運用同理心、引他山之石為鑑都是簡易而有效的做法。

展現同理心

能夠同理,代表對事物有相當程度的認識,敘寫事例經驗自然會較深入,而展現的方式,有時是在人我互動的經驗中,設身處地的模擬他人做何感想,展現作者多元面向的思考;有時是在作者體驗後,由蒙昧到理解,寫出明瞭他人他事本質的心得領會。以「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,我看見……」為例,有作品談對原住民小米收穫祭的觀察,從原本的好奇疑惑,到投身參與祭典的過程,一步一步領會那是族人對於祖靈庇護的感恩,更是永恆傳承的精神。此文作者的前後轉變,正是一種同理心的展現。

善引他山之石,觀照自我

此即見賢思齊,見不賢而自省的概念。他山之石,可延伸為他人經驗之意。將他例或時事引入文中,目的何在?若只是陳述帶過,就枉費材料了,若能進一步轉向對己的思考,見人、見物而思己,可發揮材料的價值,使其功能更全。

以「從陌生到熟悉」為例,有作品以「觀察蹲坐在社區牆上的貓」一事為發展基礎,寫貓看似安逸,實則惶恐的狀態,投射到作者自我的覺察,寫自身因搬家所經歷的一段陌生感,直至作者與貓有了互動而熟稔,藉著貓咪之事轉而提點自己面對新環境也當一樣的力圖調整。兩相照應,貓如他山之石,讓作者引而思考,取材的範圍更開闊,又同時細膩刻出深度了。

從多多體察外物開始,書寫自身經驗時,別忘了融入他事他物,嘗試換位思考,嘗試見人思己,如此一來,材料的廣度拓展了,設定正向而開闊的文章涵義,力度也更充分了!

 
  • 新聞來源出處:udn聯合新聞網